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腸癌超八成高危人群未篩查
中南大學湘雅醫(yī)院普外科主任 裴海平 □主治醫(yī)師 裴 謙
作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,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(fā)病率高居第二位,死亡率位居第五位。2020年,我國結直腸癌新發(fā)病例約56萬,死亡病例約29萬,降低結腸癌發(fā)病率和死亡率成了刻不容緩的重大臨床科學問題。
目前,較公認的結直腸癌高危因素包括:結直腸癌及結直腸息肉患者的一級親屬;本人有腸道息肉病史、有結直腸癌癌前疾病史、便血、黏液便、腹痛、慢性腹瀉、慢性便秘等消化道癥狀者;不明原因貧血和體重下降者;不良生活事件史、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;慢性膽道疾病或膽囊切除史;盆腔放化療史;糖尿病;高齡、男性、吸煙、過量飲酒、缺乏運動等。
由于對該病的不重視,導致我國結直腸癌中晚期患者比例高,整體生存質量和生存率都較低,且消耗了大量醫(yī)療資源。研究發(fā)現,完善的早期篩查可使結直腸癌發(fā)生率下降80%,死亡率下降70%。然而,目前目標篩查人群自主篩查意識薄弱,盡管有超過70%的高危人群對篩查保持積極態(tài)度,但僅有13.3%的人接受了結直腸癌篩查,主要原因有:沒有癥狀或不適(71.1%)、從未想過該病及篩查(67.4%),以及沒有醫(yī)生建議(29.8%)。
若對該病置之不理,很可能延誤病情,錯過最佳治療時機。所以,建議高危人群能盡早篩查。目前,早篩檢測手段多樣,比如問卷風險評估量表簡單易行,群眾接受度高,能快速獲得判定結果。免疫法糞便隱血檢測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早篩技術,但其對進展期腺瘤的敏感度低,且棄檢率較高,推薦篩查周期為1年1次。多靶點糞便檢測是近年來逐漸成熟的糞便DNA分子檢測,其對結直腸進展期腺瘤的篩檢敏感性有顯著提升,高危人群可每3年檢查1次或每年1次。結腸鏡檢查可觀察整個結直腸腸壁,是發(fā)現結直腸腫瘤最敏感的手段。但檢查前要進行嚴格的腸道清潔準備,檢查操作具有一定創(chuàng)傷風險。清醒檢查時,部分患者要承受較大痛苦,對清醒情況下無法耐受檢查、恐懼結腸鏡檢查的患者,可考慮麻醉狀態(tài)下的無痛結腸鏡檢查,推薦篩查周期為5~10年1次。另外,CT模擬結腸鏡、糞便PKM2蛋白檢測等方法也在蓬勃發(fā)展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早篩人群受檢率和檢出率,但仍有待改善和提高。
國家方面,建議加強腫瘤防控宣傳,尤其是腫瘤危險因素的宣傳普及,加強相應機構建設,強化媒體傳播;將結直腸癌等常見腫瘤早篩納入基本公共衛(wèi)生服務及醫(yī)保范圍;早篩相關醫(yī)護人員,尤其是結腸鏡檢查醫(yī)師極其短缺,應加強相關醫(yī)護人員的培養(yǎng)及培訓。
醫(yī)療社會組織方面,應從學術領域加強早篩策略的專家共識、指南以及規(guī)范等的制訂,指導結直腸癌早篩和早控;醫(yī)院和體檢中心應加強結直腸癌等腫瘤早篩早控的宣講,為門診及住院部的高危人群提供篩查建議;根據體檢人員具體情況制訂個性化的體檢方案。
最后要提醒大家,自己才是健康的第一責任人,如果屬于高危人群,要盡早篩查,同時對可控的高危因素進行調整,少吃紅肉和加工肉制品,多吃果蔬、全谷物,適當飲用奶制品,少喝或不喝甜飲料,戒煙限酒,少久坐多運動,每晚保證7小時睡眠,保持好心情,發(fā)現身體異常,比如慢性便秘、慢性腹瀉、大便形狀或性質改變、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等,建議及時就醫(yī)。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