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院前急救欠賬太多
![byb.cn](images/lq_doc_line.gif)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4-2-3 00:01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每年心臟驟停人數超75萬例,旁觀者心肺復蘇實施比例僅20.3%,患者存活率1.2%
心臟驟停存活率僅1.2%
“心臟驟停指心臟突然停止射血,造成循環(huán)停止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、體征,包括意識喪失、暈厥和大動脈搏動消失?!敝袊t(yī)學科學院阜外醫(yī)院急診中心副主任馮廣迅介紹,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、嚴重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加重、嚴重應激或情緒波動等,均可能誘發(fā)惡性心律失常或心臟驟停。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回憶,在幾十年的急救職業(yè)生涯中,較為常見的是心臟驟停,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此類患者。有一次,他隨救護車去北京某農貿市場執(zhí)行搶救任務,抵達時,一名中年男子已倒地抽搐。他雙側眼球上吊,面色青紫,意識喪失。在迅速對患者檢查后,賈大成發(fā)現患者呼吸停止,頸動脈搏動已消失。護士見狀立刻跪在地上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,而賈大成馬上操作除顫儀,隨后患者逐漸清醒。緊接著,賈大成讓護士建立靜脈通道,同時給患者做心電圖,結果提示“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”。由于病情瞬息萬變,醫(yī)護人員立刻將患者抬上救護車。抵達醫(yī)院后,醫(yī)生征得家屬同意,緊急實施溶栓治療。約20分鐘后,患者胸痛、胸悶癥狀消失,患者才算死里逃生。
“如同研究結論所說,最終只有少部分患者幸運得救?!瘪T廣迅表示,有的患者在發(fā)病后可能都沒來得及撥通急救電話;有的撥出急救電話后,未能詳細提供地址;有的遇上急救車輛運力不足,或碰到醫(yī)護、司機出診路徑不熟、交通狀況差或不良天氣等;患者家屬因為不敢或無法按醫(yī)護人員指導對患者進行緊急心外按壓等操作,最終導致遺憾結局的情況也不少。
《柳葉刀-公共衛(wèi)生》雜志發(fā)表的這項新研究,納入2019~2020年我國25個區(qū)域院前急救系統(tǒng)接診的132262例院外心臟驟停患者數據。結果顯示,我國經院前急救系統(tǒng)接診的院外心臟驟停發(fā)病率為95.7/10萬,其中31.8%接受了心肺復蘇,主要發(fā)生在家中(79.2%)。從救治狀況看,急救調度員識別出驟停的占比17.6%,指導心肺復蘇實施比例11.5%;旁觀者心肺復蘇實施比例為20.3%,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比例不足0.1%;院前急救系統(tǒng)反應時間中位數為12分鐘。從患者預后來看,57.3%的患者在現場被宣布死亡,42.7%被轉運至急診;患者存活出院率僅為1.2%,神經功能預后良好率為0.8%。
五大短板亟需彌補
搶救時,對心臟驟?;颊呤褂眯姆螐吞K術或自動體外除顫器至關重要,為何調查中兩者實施率如此之低?
急救知識不足?!霸谖?0余年工作經歷中,僅四次遇到現場有人對心臟驟?;颊哌M行急救?!辟Z大成說,盡管自2010年后,隨著公眾急救意識提升、網絡普及,了解急救知識的人增多了,但與發(fā)達國家相比仍較低。
無法將知識付諸實踐。賈大成稱,急救看著簡單,學起來不難,但真正實際操作很難。很多人即使學過,在實際中也很少運用,原因包括多個方面。一是不愿做,擔心實施急救后無法承擔后果。二是害怕病人,因為練習用的假人與真人有較大差距,一些人即使面對親屬,也不敢靠近施救。三是緊張、怕做錯,或因學習急救后很少有實踐機會,而技能生疏不敢操作。
動作不規(guī)范?!凹幢闵鲜至?,也有不少人進行了錯誤急救?!辟Z大成表示,急救現場往往非?;靵y,很多急救者動作不規(guī)范。社交媒體上曾有醫(yī)生分享過一個急救故事,一位家長對有呼吸障礙的孩子進行了錯誤的胸外按壓,導致其肋骨多處骨折、呼吸基本停止,錯誤急救確實會帶來災難性后果。
急救設施不足。賈大成介紹,徒手進行心肺復蘇成功率低,而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項便攜、易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,配備圖像和語音提示,非專業(yè)人員也能用。如果第一時間給予心臟驟?;颊唠姄舫潱芍浠謴托奶?。從全球來看,日本、美國、荷蘭除顫器安裝率最高,我國目前僅有小部分城市在機場、地鐵站等公共場所配置,學校等配備率低。
醫(yī)護培訓考核體系不完善。賈大成認為,調度員心臟驟停識別率、指導心肺復蘇實施比例不高,除了民眾表述不清、無法按照指導操作等,不少調度員能力也有待提高。部分調度員實戰(zhàn)經驗不夠,無法精準、耐心地指導他人急救。
急救技能必須不斷復訓
“急救絕不僅是急救機構的工作,更是全社會每個成員的責任和義務?!眱晌粚<医ㄗh從以下幾點著手,樹立急救意識、普及急救知識、提升急救能力。
加強基礎建設和設施配備。馮廣迅建議,優(yōu)化院前醫(yī)療急救網絡布局,推進急救中心(站)建設,合理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等設備,加強院前醫(yī)療急救信息化建設,加強科學調度水平,提升院前醫(yī)療急救服務質量非常重要。同時應保障救護車輛權利,使其在執(zhí)行急救任務時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快到達。
提升公眾急救意識。賈大成說,需發(fā)動每個人繃緊“院前急救”這根弦。媒體應做好宣傳,讓民眾知曉院前急救重要性、必要性,尤其是家庭急救的重要性,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個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。
增強更多人的急救技能。“急救中心、紅十字會、公立醫(yī)院等加強配合,組織開展針對公眾的基本急救技能培訓?!瘪T廣迅建議,民警、消防人員等重點人群應組織在崗急救培訓。一些特殊職業(yè)者,如電工、游泳館救生員、記者也應掌握基本急救知識。在學生中也應普及急救培訓,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。賈大成認為,應每1~2年進行一次復訓,鞏固急救知識?!拔以嶙h,在駕??荚嚳颇恐屑尤爰本戎R,這樣無論從事什么職業(yè),人們只要想考駕照就必須學急救、會急救?!?br />
院前急救欠賬太多
受訪專家:
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 賈大成□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阜外醫(yī)院急診中心副主任 馮廣迅
本報記者 牛雨蕾《生命時報》 2024-01-16 第1770期 第2版
心臟驟停存活率僅1.2%
“心臟驟停指心臟突然停止射血,造成循環(huán)停止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、體征,包括意識喪失、暈厥和大動脈搏動消失?!敝袊t(yī)學科學院阜外醫(yī)院急診中心副主任馮廣迅介紹,各種器質性心臟疾病、嚴重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加重、嚴重應激或情緒波動等,均可能誘發(fā)惡性心律失常或心臟驟停。北京急救中心資深急救專家賈大成回憶,在幾十年的急救職業(yè)生涯中,較為常見的是心臟驟停,幾乎每天都會遇到此類患者。有一次,他隨救護車去北京某農貿市場執(zhí)行搶救任務,抵達時,一名中年男子已倒地抽搐。他雙側眼球上吊,面色青紫,意識喪失。在迅速對患者檢查后,賈大成發(fā)現患者呼吸停止,頸動脈搏動已消失。護士見狀立刻跪在地上對患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,而賈大成馬上操作除顫儀,隨后患者逐漸清醒。緊接著,賈大成讓護士建立靜脈通道,同時給患者做心電圖,結果提示“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”。由于病情瞬息萬變,醫(yī)護人員立刻將患者抬上救護車。抵達醫(yī)院后,醫(yī)生征得家屬同意,緊急實施溶栓治療。約20分鐘后,患者胸痛、胸悶癥狀消失,患者才算死里逃生。
“如同研究結論所說,最終只有少部分患者幸運得救?!瘪T廣迅表示,有的患者在發(fā)病后可能都沒來得及撥通急救電話;有的撥出急救電話后,未能詳細提供地址;有的遇上急救車輛運力不足,或碰到醫(yī)護、司機出診路徑不熟、交通狀況差或不良天氣等;患者家屬因為不敢或無法按醫(yī)護人員指導對患者進行緊急心外按壓等操作,最終導致遺憾結局的情況也不少。
《柳葉刀-公共衛(wèi)生》雜志發(fā)表的這項新研究,納入2019~2020年我國25個區(qū)域院前急救系統(tǒng)接診的132262例院外心臟驟停患者數據。結果顯示,我國經院前急救系統(tǒng)接診的院外心臟驟停發(fā)病率為95.7/10萬,其中31.8%接受了心肺復蘇,主要發(fā)生在家中(79.2%)。從救治狀況看,急救調度員識別出驟停的占比17.6%,指導心肺復蘇實施比例11.5%;旁觀者心肺復蘇實施比例為20.3%,使用自動體外除顫器比例不足0.1%;院前急救系統(tǒng)反應時間中位數為12分鐘。從患者預后來看,57.3%的患者在現場被宣布死亡,42.7%被轉運至急診;患者存活出院率僅為1.2%,神經功能預后良好率為0.8%。
五大短板亟需彌補
搶救時,對心臟驟?;颊呤褂眯姆螐吞K術或自動體外除顫器至關重要,為何調查中兩者實施率如此之低?
急救知識不足?!霸谖?0余年工作經歷中,僅四次遇到現場有人對心臟驟?;颊哌M行急救?!辟Z大成說,盡管自2010年后,隨著公眾急救意識提升、網絡普及,了解急救知識的人增多了,但與發(fā)達國家相比仍較低。
無法將知識付諸實踐。賈大成稱,急救看著簡單,學起來不難,但真正實際操作很難。很多人即使學過,在實際中也很少運用,原因包括多個方面。一是不愿做,擔心實施急救后無法承擔后果。二是害怕病人,因為練習用的假人與真人有較大差距,一些人即使面對親屬,也不敢靠近施救。三是緊張、怕做錯,或因學習急救后很少有實踐機會,而技能生疏不敢操作。
動作不規(guī)范?!凹幢闵鲜至?,也有不少人進行了錯誤急救?!辟Z大成表示,急救現場往往非?;靵y,很多急救者動作不規(guī)范。社交媒體上曾有醫(yī)生分享過一個急救故事,一位家長對有呼吸障礙的孩子進行了錯誤的胸外按壓,導致其肋骨多處骨折、呼吸基本停止,錯誤急救確實會帶來災難性后果。
急救設施不足。賈大成介紹,徒手進行心肺復蘇成功率低,而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項便攜、易操作的心臟急救設備,配備圖像和語音提示,非專業(yè)人員也能用。如果第一時間給予心臟驟?;颊唠姄舫潱芍浠謴托奶?。從全球來看,日本、美國、荷蘭除顫器安裝率最高,我國目前僅有小部分城市在機場、地鐵站等公共場所配置,學校等配備率低。
醫(yī)護培訓考核體系不完善。賈大成認為,調度員心臟驟停識別率、指導心肺復蘇實施比例不高,除了民眾表述不清、無法按照指導操作等,不少調度員能力也有待提高。部分調度員實戰(zhàn)經驗不夠,無法精準、耐心地指導他人急救。
急救技能必須不斷復訓
“急救絕不僅是急救機構的工作,更是全社會每個成員的責任和義務?!眱晌粚<医ㄗh從以下幾點著手,樹立急救意識、普及急救知識、提升急救能力。
加強基礎建設和設施配備。馮廣迅建議,優(yōu)化院前醫(yī)療急救網絡布局,推進急救中心(站)建設,合理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等設備,加強院前醫(yī)療急救信息化建設,加強科學調度水平,提升院前醫(yī)療急救服務質量非常重要。同時應保障救護車輛權利,使其在執(zhí)行急救任務時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快到達。
提升公眾急救意識。賈大成說,需發(fā)動每個人繃緊“院前急救”這根弦。媒體應做好宣傳,讓民眾知曉院前急救重要性、必要性,尤其是家庭急救的重要性,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個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。
增強更多人的急救技能。“急救中心、紅十字會、公立醫(yī)院等加強配合,組織開展針對公眾的基本急救技能培訓?!瘪T廣迅建議,民警、消防人員等重點人群應組織在崗急救培訓。一些特殊職業(yè)者,如電工、游泳館救生員、記者也應掌握基本急救知識。在學生中也應普及急救培訓,提升全人群自救互救能力。賈大成認為,應每1~2年進行一次復訓,鞏固急救知識?!拔以嶙h,在駕??荚嚳颇恐屑尤爰本戎R,這樣無論從事什么職業(yè),人們只要想考駕照就必須學急救、會急救?!?br />
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>>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
最新文章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