欄目類: |
全部文章 |
原創(chuàng) |
網(wǎng)評 |
視頻 |
行業(yè)新聞 |
投票調查 |
網(wǎng)友原創(chuàng) |
養(yǎng)生名人 |
有什么別有病
- 關于開展上門經(jīng)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(wǎng)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經(jīng)常被否定 孩子沒主見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5-2-7 00:01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變得敏感自卑 缺乏創(chuàng)造思維 經(jīng)常被否定,孩子沒主見
孩子想買小汽車玩具,媽媽認為太幼稚了;孩子想學畫畫,爸爸感覺編程更有用……類似的事件在很多家庭中頻頻上演。家長打著“為你好”的旗號,經(jīng)常否定孩子的意見。殊不知,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。
第一,讓孩子產(chǎn)生自卑心理。孩子在早期成長中,主要通過父母的反饋來建立自我認知。每當孩子表達意見時,如果總被否定,他們會逐漸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。這種懷疑會侵蝕孩子的自信心,讓他們感到自己無論做什么都不對,進而變得更加敏感和自卑。第二,導致孩子缺乏主見。頻繁被否定的孩子往往會覺得“別人比我更懂,我的判斷總是錯的”,缺乏獨立決策的能力。這種依賴心理使得他們在面對選擇時,總是尋求他人的指引,甚至無法形成清晰的自我認同。孩子逐漸從“很想說”變成了“不想說”,從“有主見”變成了“沒主見”,他們不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,隱藏了屬于自己的聲音,這種壓抑還可能引發(fā)焦慮、抑郁等問題。第三,限制創(chuàng)新與潛能發(fā)展。孩子的創(chuàng)造力和好奇心是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世界的基礎。如果他們的創(chuàng)意和獨特想法總是遭遇否定,孩子將缺乏探索未知的動力。長期處于這種環(huán)境下,孩子可能會害怕失敗,避免新嘗試,最終影響他們的認知發(fā)展和創(chuàng)造性思維。此外,頻繁被否定的孩子,常常因為害怕再次遭遇批評或沖突,傾向于順從他人的意愿。為了避免沖突,他們往往會壓抑自己的需求,迎合他人的期待,對未來職業(yè)發(fā)展和社會交往造成負面影響。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,家長需要做到幾點。
做支持者而非控制者。家長要允許孩子在成長中進行試錯和探索,鼓勵孩子主動嘗試新事物,而不是代替孩子做決策。例如,當孩子提出參與某項新活動時,家長應鼓勵他們體驗,而非直接告訴他們應該做什么。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一個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過程。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,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(jīng)驗。
傾聽和接納孩子的想法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,通過開放性問題引導孩子思考,比如:“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?”“這個想法很有創(chuàng)意,我們可以再看看如何完善它?”這樣做能幫孩子理清思路,激勵他們更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
適度放權,讓孩子承擔決策的后果。家長可以從小事情上的選擇開始,培養(yǎng)孩子的決策能力,比如讓孩子選擇自己想穿的衣服或安排課外活動。即使選擇不完美,家長也應尊重孩子的決定,并幫助他們從中學習。隨著孩子逐漸承擔更多決策責任,他們會意識到自己選擇的后果,并學會從中汲取經(jīng)驗。放權不僅能培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感,還能提升他們的決策能力。
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與體驗機會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加興趣班、課外活動或社會實踐等,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孩子拓寬視野,獲得更多外部反饋。這種跨領域的知識積累,有助于孩子在面對復雜問題時進行綜合思考,發(fā)展更廣泛的思維方式,提升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同時,孩子通過接觸不同的社會環(huán)境和觀點,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興趣與潛力,并培養(yǎng)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首都醫(yī)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(yī)院精神科心理治療師 陳瑞婕
《生命時報》 2025-01-17 第1866期 第10版孩子想買小汽車玩具,媽媽認為太幼稚了;孩子想學畫畫,爸爸感覺編程更有用……類似的事件在很多家庭中頻頻上演。家長打著“為你好”的旗號,經(jīng)常否定孩子的意見。殊不知,這樣做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傷害。
第一,讓孩子產(chǎn)生自卑心理。孩子在早期成長中,主要通過父母的反饋來建立自我認知。每當孩子表達意見時,如果總被否定,他們會逐漸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。這種懷疑會侵蝕孩子的自信心,讓他們感到自己無論做什么都不對,進而變得更加敏感和自卑。第二,導致孩子缺乏主見。頻繁被否定的孩子往往會覺得“別人比我更懂,我的判斷總是錯的”,缺乏獨立決策的能力。這種依賴心理使得他們在面對選擇時,總是尋求他人的指引,甚至無法形成清晰的自我認同。孩子逐漸從“很想說”變成了“不想說”,從“有主見”變成了“沒主見”,他們不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,隱藏了屬于自己的聲音,這種壓抑還可能引發(fā)焦慮、抑郁等問題。第三,限制創(chuàng)新與潛能發(fā)展。孩子的創(chuàng)造力和好奇心是他們獨立思考和探索世界的基礎。如果他們的創(chuàng)意和獨特想法總是遭遇否定,孩子將缺乏探索未知的動力。長期處于這種環(huán)境下,孩子可能會害怕失敗,避免新嘗試,最終影響他們的認知發(fā)展和創(chuàng)造性思維。此外,頻繁被否定的孩子,常常因為害怕再次遭遇批評或沖突,傾向于順從他人的意愿。為了避免沖突,他們往往會壓抑自己的需求,迎合他人的期待,對未來職業(yè)發(fā)展和社會交往造成負面影響。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,家長需要做到幾點。
做支持者而非控制者。家長要允許孩子在成長中進行試錯和探索,鼓勵孩子主動嘗試新事物,而不是代替孩子做決策。例如,當孩子提出參與某項新活動時,家長應鼓勵他們體驗,而非直接告訴他們應該做什么。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一個不斷調整和完善的過程。家長需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,讓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經(jīng)驗。
傾聽和接納孩子的想法。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,通過開放性問題引導孩子思考,比如:“還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?”“這個想法很有創(chuàng)意,我們可以再看看如何完善它?”這樣做能幫孩子理清思路,激勵他們更自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。
適度放權,讓孩子承擔決策的后果。家長可以從小事情上的選擇開始,培養(yǎng)孩子的決策能力,比如讓孩子選擇自己想穿的衣服或安排課外活動。即使選擇不完美,家長也應尊重孩子的決定,并幫助他們從中學習。隨著孩子逐漸承擔更多決策責任,他們會意識到自己選擇的后果,并學會從中汲取經(jīng)驗。放權不僅能培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感,還能提升他們的決策能力。
提供多元化的學習與體驗機會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參加興趣班、課外活動或社會實踐等,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孩子拓寬視野,獲得更多外部反饋。這種跨領域的知識積累,有助于孩子在面對復雜問題時進行綜合思考,發(fā)展更廣泛的思維方式,提升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同時,孩子通過接觸不同的社會環(huán)境和觀點,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,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興趣與潛力,并培養(yǎng)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>>
- [事件]經(jīng)常被否定 孩子沒主見02-07
- [事件]為啥掏耳朵會上癮02-07
- [事件]流感蔓延日本醫(yī)療體系承受重...02-07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最新文章
- [事件]經(jīng)常被否定 孩子沒主見02-07
- [事件]為啥掏耳朵會上癮02-07
- [事件]流感蔓延日本醫(yī)療體系承受重...02-07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