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精讀黃帝內經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
【原文】
黃帝問曰:天有五行御五位,以生寒暑燥濕風,人有五藏化五氣,以生喜怒思憂恐。論言五運相襲而皆治之,終養(yǎng)之日,周而復始,余已知之矣,愿聞其與三陰三陽之候奈何合之?
鬼臾區(qū)稽首再拜對日:昭乎哉問也。夫五運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變化之父母,生殺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,可不通乎!故物生謂之化,物極謂之變,陰陽不測謂之神,神用無方謂之圣。
夫變化之為用也,在天為玄,在人為道,在地為此。化生五味,道生智,玄生神。
神在天為風,在地為木;在天為熱,在地為火;在天為濕,在地為上;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;在天為寒,在地為水。故在天為氣,在地成形,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矣。
然天地者,萬物之上下也;左右者,陰陽之道路也;水火者,陰陽之征兆也;金木者,生成之終站也。
氣有多少,形有盛衰,上下相召,而損益彰矣。
【點評】鬼臾區(qū)在向黃帝介紹五運和的生成變化規(guī)律。
①鬼臾(yú)區(qū),又作鬼容區(qū),號大鴻。傳說上古醫(yī)家,黃帝臣,曾佐黃帝發(fā)明五行,詳論脈經,于難經究盡其義理,以為經論。聶文濤認為,《黃帝內經》傳遞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信息?!端貑枴ぬ煸o大論篇》介紹的是鬼臾區(qū)回答黃帝關于運氣學說的一些重要提問。這種精神上的依托表明,古人相信鬼臾區(qū)可以稱之為運氣學之祖,學術地位僅次于岐伯。
【整段翻譯】
黃帝問道:天有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五行,臨治于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個方位,從而產生寒、暑、燥、濕、風等氣候變化,人有五臟化生五氣,從而產生喜、怒、思、憂、恐等情志變化。經論所謂五運遞相因襲,各有一定的主治季節(jié),到了一年終結之時,又重新開始的情況,我已經知道了。還想再聽聽五運和三陰三陽的結合是怎樣的呢?
鬼叟區(qū)再次跪拜答道:你提這個問題很高明??!五運和陰陽是自然界變化的一般規(guī)律,是自然萬物的一個總綱,是事物發(fā)展變化的基礎和生長毀滅的根本,是宇宙間無窮盡的變化所在,這些道理哪能不通曉呢?因而事物的開始發(fā)生叫做"化”,發(fā)展到極點叫做"變”,難以探測的陰陽變化叫做"神”,能夠掌握和運用這種變化無邊的原則的人叫做"圣”。
陰陽變化的作用,在宇宙空間,則表現為深遠無窮,在人則表現為認識事物的自然規(guī)律,在地則表現為萬物的生化。物質的生化而產生五味,認識了自然規(guī)律而產生智慧,再深遠的宇宙空間,產身無窮盡的變化。
神明的作用,在天為風,在地為木;在天為熱,在地為火;在天為濕,在地為土;在天為燥,在地為金;在天為寒,在地為水。所以,在天為無形之氣,在地為有形之質,形和氣相互感召,就能變化和產生萬物。
天復于上,地載于下,所以天地是萬物的上下;陽升于左,陰降于右,所以左右是陰陽的道路;水屬陰,火屬陽,所以水火是陰陽的象征;萬物發(fā)生于春屬木,成實于秋屬金,所以金木是生成的終始。
陰陽之氣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它有多少的不同,有形物質在發(fā)展過程中也有旺盛和衰老的區(qū)別,在上之氣和在下之質互相感召,事物太過和不及的形象就都顯露出來了。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9玉機真藏論...01-27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9玉機真藏論...01-20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8平人氣象論...01-13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7脈要精微論...01-06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7脈要精微論...12-30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6診要經終論...12-23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5玉版論要之...12-16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4湯液醪醴論...12-09
- [事件]上尿路結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測糖尿病02-05
- [事件]帕金森患者多跳舞改善心情02-05
- [事件]喝酒多大便易失禁02-04
- [事件]排行中間的孩子最善合作02-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