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大哲學系教授一半壽命超85歲
![byb.cn](images/lq_doc_line.gif)
【byb.cn 】(來源:廣州日報)近日,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在《文明之旅》節(jié)目中談到,自己雖然年近80歲,但在北大哲學系不敢稱老人,因為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"長壽系"。樓宇烈談到,生理養(yǎng)生節(jié)欲,心理養(yǎng)生養(yǎng)情,哲學養(yǎng)生明理。而人生明理至關(guān)重要,中國哲學能夠養(yǎng)生,儒家進德、道家保真、釋家凈心,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。
北大哲學系教授李中華介紹,北大哲學系包括在世的教授,90歲以上的有十余人,馮友蘭、梁漱溟、張岱年、任繼愈等都是90多歲的高壽哲人,85歲以上的人更比比皆是,超過20人,占有成就的北大哲學系教授近半數(shù)。"所謂‘仁者壽‘,研究哲學的人明白事理,不斤斤計較,達觀所以長壽。"
北大現(xiàn)象:85歲以上的哲學名家?guī)缀跽剂艘话?/strong>
在很多場合,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教授都談到,北大哲學系是"長壽俱樂部",一大驕傲就是哲人的長壽,事實也正是如此。比如,梁漱溟、馮友蘭、張岱年都活到95歲,任繼愈是93歲。他說:"我經(jīng)常說的一句話,哲學有時候不能夠讓你一見鐘情,但是它可以讓你受益終生。舉個例子,也算開一個玩笑,哲學系在北大,甚至在很多方面都很出名,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哲學系很多老師都很長壽。"近年,北大哲學系還為汪子嵩、張世英、黃枬森(已去世)慶賀九十之壽。
李中華教授作為北大哲學系的扛鼎人物之一,曾師從馮友蘭、張岱年等諸位哲學大家。他談到,長壽和專業(yè)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,但不是絕對的,不過,長壽在哲學系的確比較普遍。"馮友蘭、梁漱溟、張岱年這三位先生我是比較熟的,他們都享年95歲。還有像我接觸比較多的、去世不久的周輔成教授,他享年98歲。上世紀80年代去世的容肇祖先生則活到97歲。從哲學系系史人物傳來看,90歲以上的有十幾個人,占四分之一;85歲以上的,有22人,幾乎占了一半。載入系史人物傳的是比較有學術(shù)成就的老先生,他們的壽命確實比較長,最小的也是70多歲。"
秘訣1、不刻意養(yǎng)生:
談到哲學家的長壽秘訣,李中華說,馮友蘭、梁漱溟、張岱年他們最大的一條就是,平時的生活比較平淡自然,沒有刻意養(yǎng)生。"年齡并不是他所追求的,他追求的是安身立命,能夠把自己的生命和從事的事業(yè)結(jié)合在一起,保持非常平和的心態(tài)。他們平時生活也很樸素,沒有那么多生活上的特殊要求。"
李中華說,他們不怎么"養(yǎng)生",像馮友蘭、梁漱溟先生就不怎么運動。吃的也是很普通,不是什么山珍海味。他說:"他們生活都非常簡單,周浦成先生活到98歲,他認為,吃飽了能工作就是最大的福氣,沒有過多欲望要求。宗白華享年近90歲,他是美學大師,平日非常逍遙,穿得就像普通老百姓,里面裝著餅干,到哪里餓了就拿一塊吃,像一個小孩似的,活得坦然。"
秘訣2、心中無塊壘:
"周輔成先生非常平和寬容,對我們這些后輩的年輕人都非常扶持,鼓勵后進,待人接物都是很寬厚的長者風度。"李中華說,"我想長壽的秘訣就是儒家所講的‘以德養(yǎng)壽‘,‘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‘。孟子活到83歲,在古代算是很高壽的,儒家的養(yǎng)生突出‘德‘,不做虧心事。"
北大哲學系主任王博說,哲學系教授長壽是毫無疑問的事實,哲學家長壽可能跟哲學系學科本身的特點有關(guān)系,因為哲學是對世界,對生命的一種理解,這種理解很容易讓人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心靈。張岱年先生活到95歲,經(jīng)歷那么多的挫折,一直很達觀。身體健康,一個是先天的遺傳,后天很重要的一點是心態(tài),包括如何去面對世界,如何面對挫折,如何看待成功等等,都會對生命產(chǎn)生很重要的影響。
王博說,張岱年先生長壽的原因,說起來是6個字"坦蕩蕩,看得開"。"一個人如果能看得開的話,他的胸中就沒有壘塊,我們經(jīng)常講郁悶,郁悶就是胸中壘塊。"
秘訣3、把事業(yè)當生命:
李中華認為,哲人高壽還在于他們把自己的生命融到工作當中,他們?nèi)ナ狼斑€在動腦子,思考問題,"不知老之將至"。這些老先生離不開工作,把事業(yè)當生命,活著就是在創(chuàng)作,不想享樂。從85歲到95歲,馮友蘭先生重新寫了七本書,這七本書加起來應(yīng)該有200萬字。
第七卷是在他95歲去世前三個月完成的,完成他就放心了,如果沒有完成他還會挺著。"
"文革"時馮友蘭在勞改大院,家人擔心他會自殺,而馮友蘭先生卻和弟子們淡淡地說,任務(wù)還沒有完成,我不會自殺。"馮先生跟我們講到‘文革‘時期,就會告訴我們:學哲學的人應(yīng)該有這樣的智慧,不能輕易地自殺。""梁漱溟先生上世紀50年代初以后,就不能公開講話,也不能發(fā)表文章,拮據(jù)了幾十年,但是他還是那么長壽。"
李中華說,"張岱年在晚年時,工作起來沒有那么有精力,他就覺得不舒服了。這些老先生都是以學術(shù)、事業(yè)作為生活的主要部分,安身立命。他們離不開工作,把事業(yè)當生命,活著就是在創(chuàng)作,不想享樂。"
秘訣4、環(huán)境寬松:
李中華說,老先生們的長壽還與北大的環(huán)境有關(guān),如果一個環(huán)境矛盾百出,鉤心斗角,每個人都不愉快,置身其中是很難高壽的。環(huán)境是人創(chuàng)造的,反過來環(huán)境對人的影響也很大,創(chuàng)造一個和諧的環(huán)境非常重要。
他說,現(xiàn)在有些人把個人利益看得太重,包括有的人說話尖酸刻薄,火氣很大,都不利于自己養(yǎng)生。不發(fā)火不代表沒有原則,還是有是非善惡
- [人物]許潤三:好心情勝過十劑良藥01-15
- [人物]老人測測血管年齡01-09
- [人物]于康:吃對食物不做軟胖子01-01
- [人物]陰虛 腎精就會往外跑09-23
- [人物]九旬老人每周堅持踢球06-13
- [人物]熱茶能讓身體更涼快09-25
- [人物]酸痛尋阿是09-13
- [人物]每天早上曬太陽能防癌12-18
- [事件]經(jīng)常被否定 孩子沒主見02-07
- [事件]為啥掏耳朵會上癮02-07
- [事件]流感蔓延日本醫(yī)療體系承受重...02-07
- [事件]上尿路結(jié)石多禍起腸道02-06
- [事件]中等強度運動最延壽02-06
- [事件]冬季老年人防摔知多少02-06
- [事件]老人的肺炎“靜悄悄”02-05
- [事件]分析心電圖預(yù)測糖尿病02-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