欄目類: |
全部文章 |
原創(chuàng) |
網(wǎng)評 |
視頻 |
行業(yè)新聞 |
投票調(diào)查 |
網(wǎng)友原創(chuàng) |
養(yǎng)生名人 |
有什么別有病
- 關于開展上門經(jīng)絡調(diào)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(wǎng)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聽聲音辨癡呆
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2-9-15 00:01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疾病防治應當遵循“早預防、早發(fā)現(xiàn)、早干預和早治療”原則,癡呆癥也不例外。《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癥》雜志刊登一項新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借助聲音數(shù)據(jù)的人工智能分析,可區(qū)分和診斷輕度認知功能受損和癡呆癥,其準確率超過九成。
《生命時報》 2022-09-02 第1637期 第3版
為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癡呆癥診斷過程中的應用前景,美國波士頓大學約安尼斯·帕斯哈利季斯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,對弗雷明翰心臟研究涉及的1084名參試老人的聲音數(shù)據(jù)展開測試分析。這些參試老人平均年齡近80歲,其癡呆和輕度認知障礙發(fā)病率為62%。研究人員將參試者接受隨訪時說出的每一句話進行準確度測試。這些隨訪音頻被轉錄為數(shù)字信息,而后交由人工智能自動分析,得出自然語言處理數(shù)據(jù)。根據(jù)分析結果(話語的準確度),可判斷參試老人是否患有癡呆或者處于癡呆病程的哪個階段。研究結果顯示,人工智能聲音確診癡呆癥的準確率高達92.6%,輕度認知損傷的確診準確率達到74.4%。
研究人員表示,癡呆癥的早期診斷有益患者及其護理者制定有效的治療和護理計劃,同時也有助進一步推動有關減緩和預防老癡的研究。新研發(fā)的“聽聲辨癡呆”模型可為癡呆癥臨床診斷助一臂之力,幫臨床醫(yī)生做出快捷科學的診斷。
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>>
- [事件]多國年輕腸癌激增02-24
- [事件]抑郁不只是情緒差02-24
- [事件]納米傳感器驗血就能查出胰腺...02-24
- [事件]腦腐化成了流行病02-23
- [事件]六類人多吃點紅肉02-23
- [事件]五官太干反映五臟“缺水”02-23
- [事件]“手機失智癥”找上老人02-22
- [事件]想長壽 身心得有“彈性”02-22
最新文章
- [書評]徐說內(nèi)經(jīng)素問22藏氣法時論...02-24
- [事件]多國年輕腸癌激增02-24
- [事件]抑郁不只是情緒差02-24
- [事件]納米傳感器驗血就能查出胰腺...02-24
- [事件]腦腐化成了流行病02-23
- [事件]六類人多吃點紅肉02-23
- [事件]五官太干反映五臟“缺水”02-23
- [事件]“手機失智癥”找上老人02-22